西藏的自然和文化地理
发布日期:2014-04-14浏览次数:967
主要内容:中国藏学出版 社总编辑马丽华女士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,以“西藏的自然和文化地理”为主讲题目,从一个宏大的视角描述了青藏高原生成、演变、发展的过程。讲座通过图片、 实例,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,讲述了从1亿5千万年前直至今天,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的特点与变化。
主题词:青藏高原 自然和文化
时间:2009-07-30
主办: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、
中国西藏信息中心、西藏文化网
地点:北京大学百年讲堂
各位朋友、同学们,大家好!来到北大,心有感慨。20年前我做了两年北大的学生,从1988 年到1990年,在北大中文系作家班读了两年书,是名副其实的“大”学生,当时我已经30几岁了,班上还有几位比我更大的。后来毕业时被视同为86级的中 文系毕业生,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。这是迄今为止我拿到的最高的学位。如果按照宗教界的术语叫做最高“果位”。实际上,我一直是北大的学生,学习从文学到社 会学的多门学科,其中社会学包括人类学、民族学等,咱们北大的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对于国内的民族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和完善、发展。他提 出了“文化自觉”,倡导“三美一同”。“三美一同”就是教导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在看待其他民族文化的时候,要“各美其美、美人之美、美美与共、天下大同”。费孝通先生还 把中华民族界定为“多元一体”的基本格局。这些理论对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很有指导意义。这一系列的论述与倡导,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,还是一种理想境界,更是指导 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的行为准则。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、西藏文化网在北大举办的“西藏文化讲堂”的系列讲座,就是一种实践。我多少年的写作也是一种实践。所以首次走上北大的讲坛,感觉有多重意义。
今天,我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题目,作为走进北大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,我想给大家一个宏观 的论述,从一个宏大的角度给出一个轮廓,也就是从自然地理到文化地理做一个概述,以达到总结的目的。这个题目很大,很广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我不是专家学 者,确实是这样,我长期以来是个老编辑,也是个文学工作者,凡是涉及西藏各个领域、方方面面的,我都采访过、涉笔过。所以,我在讲这个宏大的题目的时候, 有一些底气和发言权。因为讲座的时间有限,我不可能一一道来,只能是相对概括,同时也请大家允许我发挥一下。
关于西藏的自然地理,我在“青藏苍茫——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”书里有过介绍。对于半个世纪以来,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进行科考的历程和成果,做了记录,对于青藏高原数以亿万年计的形成演化的过程,做了描述。现在,截取一个片段,来大致说明这个过程。

图1
当然,在很遥远的地质年代发生的故事与现在的人类是没有 直接关系的。我在这里是为了说明这些图片是很少见的。在10多年前,我采访了沙博士,当时他讲的“牡蛎环球旅游”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。去年 底,在青藏高原研究会开年会的时候,我介绍我的新书“风化成典”要出版了,在开篇部分“自新大陆”,讲述了自然地理的背景,要把青藏高原的生成演化过程高 度的浓缩,沙博士就提供了这些资料,当时我是如获至宝。
在4千万年前,欧亚大陆和印度板块碰撞以后,青藏高原历经三次隆起、两次夷平的过程。现 在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正处在第三次强烈的隆升过程中,最终形成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看到的青藏高原。这幅图片(图2)是在卫星上拍的青藏高原图片。有很多这样的图片,我觉得这张是最漂 亮的。从自然科学家到经济学家,他们把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貌分成若干类型,但是从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一般人看来,它大致分成两大块。一个是高原夷平面,以藏北高原为代表。 它的特点是相对平坦,景色也相对单调。在被称为边缘破碎带的地方,是活跃的地块。它的表现是全方位的:地下是剧烈的地质活动,像汶川大地震就是发生在高原 的边缘地带。在地面上,它的活跃程度表现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,高山深谷,大江大河,其中三江并流就发生在横断山脉:从迪庆丽江一带几十公里的宽度,金沙 江、澜沧江、怒江并流,这是个奇观。未来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去旅游的话,可以观察这些自然界壮丽的景象。其中最丰富多彩的是植被的类型。当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征镒先 生在藏东南的森林中度过了他的六十岁生日。当时,他就坐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山顶上——就是图片上的这个位置,俯瞰垂直高度几十公里的距离,囊括了北半球7 个自然气候带的所有植被类型,他就说,全世界的植物学家都应到这里来。从高山冰雪带、荒漠草甸地带,慢慢的进入灌木,针叶林,阔叶林以及(之间的)针阔叶 混交林,最后进入到山下的山地热带。在这里,我国的很多植物学家像徐凤翔、李渤生等都进行过考察,并写了很多很好的专著。

图2
不同族别的人群也是垂直分布的。在30多年前进藏的时 候,当时的行政领导是天宝,他在欢迎大会上的一句发言,我一直记忆深刻,并且在处处验证:他说“哪里有牦牛,哪里就有藏族”。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发现,牦牛 和藏族确实是相伴而生,在海拔3000米以下,不会有牦牛。果然,在3000米以下居住着其他少数民族。像在藏东南地带珞巴族、门巴族,察隅则有僜人,僜 人也建立了一个新村,我在2006年去过那里。在喜马拉雅西侧还有夏尔巴人。我曾采访兰州大学的博导方晓敏,他在甘南做土壤刨面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人文景 观的现象:在同一座山上,高山牧场的山顶上,居住的是藏族的牧民;山下山谷农田居住的是汉族的农民;中间的部分是经商的回族。也就是说,居住的位置不同, 生产生活方式也不一样。后来,我看到其他地区的调查报告,四川也是这样的情况。所以,未来大家或旅游或考察,都可以看看这些非常有意思的文化现象。我觉得 是环境造就了族群,当然不能排除历史的传统。实际上,近些年的跨学科的交流很能启发思路、开阔视野。
青藏高原被称为千山之巅,万水之源,是亚洲的水塔。丰富的冰川资源给亚洲提供了巨大的水 源。自从人类有文明以来,这些大江大河养育了古代印度的文明,古代中国的文明。这幅图片(图3)也是科学家提供的,是利用原始数据绘制的,相对比较准确。 那好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看图片右侧,这是黄河,这是长江的上游,是沱沱河—通天河—金沙江等等。这是澜沧江,它流到东南亚是湄公河;怒江流到国外是萨尔温江;这个比较 长的是雅鲁藏布江,流出去是布拉马普特拉河。

图3
再看看上面的部分,这是阿里。在阿里地区发源的几条河流 象泉河、狮泉河、孔雀河,都流到国外,成为印度河、恒河的上游的支流,参与了古代文明的创造。在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说起青藏高原、唱起青藏高原的时候,谈到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对青藏高 原向往之情的时候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会说出很多很多理由,但是在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心中有一种潜在的情结存在,它就是对生命之源、文明之源的根与本的向往。
刚才讲到作为自然环境背景的一些思考,使我想起黄仁宇在《中国大历史》中谈到,为什么中 国从能够追溯的历史,也就是夏商以来,是大一统的观念,有何依据。他谈到了三个因素:黄土、黄河、季风雨。这是自然因素的考量。我也觉得这是首先需要考虑 的。当然,这个结论写的时间较早,没有考虑长江,从现在的角度看应该加上长江。我觉得长江黄河流贯中国,三面环山,一面靠海,这样的一个地理环境,规定了 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,决定了它的生产生活方式,以农业为主的方式,以及决定了它的根本的历史走向。当然,这是总结历史。我在写完《风化成典》以后,把西藏 历史上下几千年做了系统的梳理,和中原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和联系,我觉得中华民族确实要团结一致,为了生存为了发展,才能把发展成本降到最低,把利益最大 化。
在谈到人类走向高原之前,在自然地理方面,我再补充几个数据。
第一个数据是珠峰的年龄。中科院的科学家在70年代末的时候,展开了一次对青藏高原进行 自然科学考察的行动,这次行动还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众多高等学府的相关研究机构,总共有上千人参加。珠峰的高度以前是8848.13米,现在是 8844.43米。珠峰的年龄是通过同位素测量,最后核定是5亿年。这是根据珠峰的沉积层、化石层核定的。它是从南半球漂移过来的。而拉萨的地质年龄就非 常年轻了,也就四五千万年,为什么呢?因为拉萨在俯冲过来的时候,它是插到古老的地层下边,然后重新高温熔化,形成岩浆,最后固化成花岗岩,几乎看不到化 石。在藏东,刚才看到的那张图,在一亿五千万年前,露出海面,当时昌都是恐龙的世界,所以在此发现了很多恐龙的化石。藏北也是,在两亿年的时候,已经脱海 成陆,可以看到在华南生长的植物的化石。直到现在,印度板块还在向北推移,拉萨在几千万年以来,它的纬度已经向北漂移了14个纬度带。青藏高原自形成以 来,南北缩短了一千公里。
再一组数据就是,青藏高原一般来讲,它的面积是250万平方公里;人口上千万;藏族四五百万,其中西藏自治区的藏族有两百六七十万,周边藏区的藏族多一些;世居青藏高原的民族大概有二三十个,但我没有查到确切的数据。
人类从什么时候出现在青藏高原的?四川大学考古学家李永宪教授给我的《风化成典》这本书特意绘制了石器遗存图(图4)。红色的是旧石器,黄色的是新石器的地点,蓝色的是新石器的遗址、村落。
原来我就注意到,青藏高原有一个特别的现象:连几万年前 的旧石器都是裸露在地表上。我曾经请教过科学家,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地层,而是裸露在地表呢?科学家介绍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拔,风也很大,地表存不住什 么,包括新石器也是在非常浅的地层之下。没有地层,当时我不敢肯定你们说的三五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。后来还是专门研究古气候学的湖泊专家跟我说,可以确定 无疑的是,距今三万年到五万年之间,青藏高原的气候非常非常温暖,就像全新世一万年以来,就像现在这样的一个温暖气候。所以那个时候,人类活动是完全可能 的。
到了新石器时代,它的特点就是定居。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看到,现在的新石器遗址,比较密集的区域,是在 三江流域,在雅鲁藏布,在拉萨河畔。江河和人类文明的关系现在也是常识了。新石器时代发掘的最早的是昌都的卡若遗址。它是距今四、五千年前的一个遗址。这 幅图片(图5—图6)是它的遗址所在地,现在是昌都水泥厂。上世纪70年代,也就是在昌都水泥厂建厂挖地基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陶罐(图)、骨器,报告给了西 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,文管会马上又从四川大学请来了童恩正先生带队的考古队,然后进行了发掘,这是当时非常大的一个轰动性的事件。2002年,四川大 学对昌都卡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。这个边上是澜沧江,这条公路是(昌都)机场公路。这些是2002年发掘的一些骨器、角器,这个是鹿角。这个是岩羊的角 做的工具。这是骨针(图7),很精细的。(卡若遗址)它的一个标志就是双体陶罐(图8)。卡若遗址出土的农作物是旱作的粟米文化。黄河流域的,小米、谷 物。但是后来发掘的拉萨河谷曲贡遗址,还有雅鲁藏布两岸发掘的那些遗址,两、三千年前,已经有了麦类作物,麦类作物的出现意味着农耕技术的进步,灌溉农业 出现了。高产,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。吐蕃的前身雅隆部落,它在山南,雅鲁藏布江南岸,它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,利用小麦养活了更多的人,然后开 始了扩张的步伐。到了松赞干布时期,正式定都拉萨,建立了吐蕃王朝。

图5

图6

图7

图8
在进入文化地理之前,有关的历史地理或者传统地理,我简 要地介绍一下(图9-图10)。吐蕃的前身雅隆部落是在雅鲁藏布江之南。从松赞干布的祖父辈开始扩张,所以松赞干布是在拉萨附近墨竹工卡县出生的。在松赞 干布一生的业绩中,他征服吐谷浑:吐谷浑建国很早,在公元三百多年,是来自东北的鲜卑族。他们游牧到了这个地方,正式立国。后来隋朝也打它,它投靠了唐 朝,但是它最终被松赞干布灭掉了。他向西征服了象雄:象雄在汉文史料中是羊同。象雄建国也是比较早的,汉文史料记载,早在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之前的几年,羊 同还派了使者到长安。很了不起,因为西藏的本土宗教是苯教,据说就是从这里传播而来。松赞干布的业绩还有就是创制了藏文,形成了藏族,迎娶了文成公主,跟 唐朝建立了联系。

图9

图10

图11

图12
从前的时候,我在西藏走得很多,在西藏27年,七个地市,反反复复都走过了,我觉得西藏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已经相当的丰富。但是有一些周边地区的人对我 说,你去周边看看,那里还要丰富多彩。在多民族混居的地方文化也互相影响,形成了一种非常非常绮丽的景观。当时我还没有概念,后来还是走出去了,到了云南 的藏区,到了四川的藏区,到了青海,我觉得这种文化的交融、碰撞,撞击出十分绚丽的光彩。
下面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讲文化地理,这是现在西藏自治区的地图(图13),这个地图充分反映了刚才概括 过的西藏自然,它分了七个地市。这七个地市的划分也充分体现着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刚才概括的自然地理、历史,就是传统地理。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先来宏观的划分一下,从历史上讲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就在雅鲁藏布江、拉萨河、日喀则后藏的年楚河,这一江两河交汇的地区,是从历史到现在西藏的中心。可以看到这里的地名、城镇非常非常密集。所谓前 后藏的中心基本上就是这一块。像拉萨市、泽当、山南它是前藏,日喀则、仲巴这些都是后藏。前后藏的划分是从北面纳木错开始。我到班戈县去,班戈县的人就 说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这原先是班禅大师的牧场,当时他们向班禅、向后藏交税交酥油。南边从岗巴拉山,以前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从拉萨到日喀则经常是走南线,后来才沿着雅鲁藏布江的中线 走;如果你要去江孜可以走羊卓雍湖,那有一个很大的电站,湖非常漂亮,旁边就是岗巴拉山,岗巴拉山的东西是前后藏的分界。前后藏的故事从历史上到现在,发 生了很多很多。藏北的首府那曲,它属于(藏北高原)边缘。因为这条线现在是青藏公路、青藏铁路,过去是唐蕃古道,他们都要经过这里,算是一个重镇,所以它 的首府设在这里。实际上它管辖的更多是属于藏北高原,包括了(阿里的)措勤、日土、改则。它们也有很多地名,但是这里有地名无人,属于大片的无人区,包括 青海可可西里都是这样。划分在那曲地区有几个县不是属于藏北高原,而是藏北高原与横断山脉过渡的巴青、索县等。这些地方与横断山脉的地形地貌接近,同时也 是往藏北高原过渡的自然景观。

图13

图14

图15
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把这几个大的地区,大致的介绍了一下,从文化地理 上讲,不同的自然环境中,它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。大家会想到西藏是一个整体,实际上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对西藏所了解的,差异真的太大了。可以分为农、牧两大翅膀, 这个图片是山南(图16),吐蕃的发源地雅隆河谷,农田。这个是藏北无人区(图17),这是80年代拍的,它是荒漠半荒漠地带。有很多寸草不生的地方,很 多地方草也很稀疏,长的也很矮小,自然景观差别比较大。这是横断山脉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如果走318国道,沿着青藏公路进藏,这就是在路边上拍的,经常能拍到类似的高 山深谷间一个洪积扇就盖起房子,住起人,小片的农田开起来,所以康巴人有经商的传统,也是跟它的自然环境有关系的。放牧的,我只有到昌都的乡村听说过,他 们统计说摔死了多少头牛,其他地方都说狼吃了多少,或者生病多少,只有昌都是说摔死了多少牛,它那里的山非常陡,这是它的一个特点,农牧都很不容易,所以 它有经商传统。阿里是非常辽阔的,我1990年去的时候,阿里的数据,是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6万人,平均每5平方公里1个人。阿里的歌舞比较古 老,民俗,还有服饰也很引人注目,非常有古风(图18)。从象雄以来,保持着一种生活风貌。这是骄傲的康巴人;周边农区的人穿藏装、皮袍上面有布面,牧区 一般是光板皮袄。这两张图片是画家李小可又把它加工了(图19-图20),电脑设计,用各种色彩、几十道工具做成丝网版画,弄出的效果。去年让我去看他们 的新作,看到这幅画非常有震撼力,这是版画的一种艺术形式,也“流通”起来。所以我就感慨,藏族在高寒地带无意之间就成为了世界装饰,成为了现代生活的装 饰和点缀。他们穿藏装非常敦实,就像一口座钟,很稳重,他们随便一个造型,就是一组非常好的群雕。

图16

图17

图18

图19

图20

图21

图22

图23

图24
当年牧民生活中,对我印象深刻的,有两种传统的生产方 式,一个是驮盐,一个是盐粮交换、农牧交换。但是现在都很难看到了。80年代我采访的时候还有好多人去盐湖驮盐。因为藏北高原仅仅在7000年前还是高湖 面时期,好多湖泊都上万平方公里,像藏北奇林错,曾有上万平方公里,但是气候迅速干燥、暖化,蒸发量非常大,这些湖泊迅速咸水化,就成为盐湖。正好给牧民 提供了资源,他们在每年的春夏之交,赶上驮队去盐湖驮盐。秋天秋收以后,他们就驮上这些盐、驮上畜产品到农区去,去换青稞、换粮食。根据路程的远近,他们 往返的时间有时候最长可达两三个月。驮盐可能是他们很久以来的生产方式,他们创造了一个驮盐文化,一系列的仪式、禁忌、歌谣,从离开家乡上路、到达湖边, 怎么挖盐,装好了盐离开之前,有什么仪式,唱什么歌,非常有意思,有人专门整理成一本书。相比起来,驮盐的路程是非常艰辛的,大致牛还是比较幸运的。八十 年代中期我在去往纳木湖途中,碰到一支八百只羊子的驮盐队,羊子驮盐都是小小的袋子,羊毛编的袋子,能装七八斤,但是它们没有牛那么幸运。牛还能每天晚上 卸驮子,它们只能白天晚上驮着,懒得给他们卸吧。一走一两个月,背上的毛磨秃了,背上的肉磨烂了。当时这个角度,没有更高的角度,拍的也不好(图24)。 但是现在再也看不到了,还有人在运盐,但是都用汽车了。农区和牧区很多文化现象和精神生活有相似的地方,也有不同的地方。当然藏传佛教是普遍信仰的,但是 在牧区,传统生活、精神生活里他们神山、圣湖的崇拜这是一项;第二,他们的文化娱乐就是格萨尔说唱,这是他们比较突出的两点。牧区的人除了崇拜西藏共同信 仰的一些大的神山以外,他们每一个部落,都有各自的保护神山,大家有机会可以考察一下。格萨尔说唱艺术在牧区是最盛行的,农区有藏戏,牧区没有。因为藏戏 需要群体演员,一个群体,然后要很多观众,牧区高度分散,所以这也是它们的区别。

图25

图26

图27

图28
最典型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交融的最有意思的现象,在藏北 我采访到的,他一方面在输液,相信现代医学,一方面让僧人念经,双管齐下,“双保险”。我觉得这个是最最典型的。这个人来咨询(图27),这是个康巴人, 他住在澎波,说几年前他山南的朋友借了他两千元,92年两千元还是挺多的钱;他说这个人老说还老不还,我想请教一下,我是去要,还是等他来还。这个属于心 理咨询。神灵就在那测算,她说你还是去要,不然他不会主动还。你还要尽快去要,不然呢,他会有些变故发生,比如说这个人生命有危险啊,他要是出了问题,你 再也要不回来了。然后她突然冒出一句——经常是妙语连珠,然后接着就说一句:朋友总是笑嘻嘻把你给骗了。所以一般降神的人可不要轻易说人家装神弄鬼啊,他 确实有一些很好的准备,包括以前很多人,又懂气象,又懂医学。他就是借助一些形式。是他在发言,他在代神灵发言。这个是尼木县一个人(图28),他是替一 个病人来看病,那个病人发烧来不了,我来替他求药。结果神灵就很不高兴,说了一番话,训斥他的话,但是我觉得是说给在场的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听的,敲山震虎:不要过了山 忘了路,过了河拆了桥,得不到的时候怎么样,得到了又怎么样。至少我觉得有点心虚吧,所以我从此再也不说他们降神的人的坏话。我只是从正面理解人家。还有 个镜头没拍上。她在降神状态嘛,就说“白头发的人过来”,当时陪着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去的是县干部,藏族,头发白白的。白头发的就赶紧上前听令,她就说“你在政府工作, 要好好的工作。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是藏族,要搞好民族团结”,再有一个就是正在搞社教运动嘛,说“今天的事情,你们不能对主人家有伤害,你们做了什么其他人不知道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 护法神是知道的”,威胁要是打击家里主人,护法神要找他们算账。实际上我觉得这些都非常有意思,然后说“还有没有人有什么问题,没有的话,我就走啦”,几 个大幅度动作以后,就走了(图29)。她换了衣服就出来,跟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说“我家的电视机收不到信号,请你们帮着看看,是不是哪儿坏了?”后来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技术人员一看, 不是他们电视机有问题,接收转播的设备没有到达那里,正好有个山脚,挡住了拉萨的信号,跟她讲了是设备的问题。

图29

图30

图31

图32
2006年我去林芝地区采访珞巴族最大的最有名的一个 女巫亚崩(图32),她的女儿亚依是我的好朋友,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,原来是舞蹈演员,后来就当编导啦。我去采访她就有两个问题请教:珞巴族的创世神话, 珞巴族传统认为的人的灵魂的去向。前一个问题呢,创世神话,老人家一开口就把我震住了:“世界上本来一无所有,直到天和地结了婚。”噢,我就觉得很震啊。 然后她说,“天和地结婚以后,生下了人、猴子和老虎三兄弟,后来因为他们差异太大,就都各奔前程。”但是直到现在呢,珞巴族还有很多人和老虎是兄弟的一些 说法,和一些故事,都很动人的。然后讲到灵魂的去处,在北大特别要讲一下,这些年来,每年都有大学生怎么样自杀的事。从传统上从历史上讲,任何一个正常的 社会都不会鼓励自杀,都有相当严厉的惩处和恐吓。她讲人的灵魂的去处,可能跟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最早的观念还比较接近,不是佛教传来以后,不是生死轮回。死后的灵魂有三 个去处:上天,入地,在人间。听着上天很好,其实不好。上天都是非正常死亡的人,战争、打架斗殴,流血牺牲啊,他要上天,作为补偿。 在 天上的生活很好,但他总是要返回人间寻仇,就变成像吸血鬼那样的,非常不好的。正常死亡,因老因病死亡的,他就进入地下,其实是另一个世界。阴间,异度空 间啊,死亡者的家乡啊,就和他们死去的亲人团聚,他生前养的家禽家畜也跟他团聚,这是最好的归宿。在人间,是不好之最,是自杀死亡的人。如果是投水自杀 的,它就永远生活在水中,浑身长满了鳞片,像鱼一样,但它又不是鱼,和鱼也不能交流。上吊自杀的要在山林里游荡,像猫头鹰一样的。它们都非常的孤独,它们 看得见人,人看不见它们,无法交流,永远的孤魂野鬼。多年来我也注意搜集,汉传佛教、藏传佛教中对待自杀死亡也是极其严厉的,最轻的是500年不许投 生,500世不许投生,最严重是说自杀者直坠十八层地狱最下面一层,阿鼻地狱,永世不得超生,是无间道。
今天在北大很神圣的科学的讲堂讲这些好像是迷信,实际上就是说明,在人类从出现,生存发 展至今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创造了很多的成果,逾越了很多难以逾越的艰难困苦。现在要从励志的角度去讲,但是从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传统智慧看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人类之所以能延续到现在,就是因为有 那么多几千年所倡导的,所禁忌的。我希望,当然现在说了他们也不信,这种威胁无效。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人类文明发展至今,beat365亚洲官网注册更应该懂得珍惜生命,敬畏生命,敬畏历史, 敬畏自然。我就说到这,谢谢大家!(责编:小靓)
嘉宾介绍:
马丽华
汉族,1970年6月参加工作。1976年进藏。1988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,获北大文学学士学位。1990年至1999年任西藏文联专业作家。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。著有《藏东红山脉》《风化成典》等书籍。